图片
对于男孩来说,没有比放鞭炮更值得期待的事了。图片
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“冒险行动”。图片
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,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。图片
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、电脑,没有央视春晚,更没有网上直播,人们要看春节晚会只能去现场。以前,各市、郊、县文化宫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,时间一到,人潮纷纷涌入会场,好不热闹!图片
1956年春节,侯宝林、郭启儒,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。图片
没有礼堂,天做顶,石头做椅,无论怎样的环境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欢庆春节的热情。图片
过年贴窗花自是不能少的,那时候窗花都是家里手巧的人剪的,小孩子喜欢的不得了。往被雾气染得白茫茫的窗户上,贴上红红的窗花儿,过年的气氛,别提有多浓!图片
过年,当然要包饺子。老人包着饺子,孩子在旁边跑跑跳跳,好奇的还会上去学着捏上几个不成形的“怪饺子”,全家人乐呵呵地,满心期待着饺子下锅,这估计就是最有过年氛围的画面了。图片
1960年1月30日,一年一度的北京春节环城赛跑,人们从天安门广场开始跑起。图片
以前,过年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肉,还有各种各样的酥糖和零嘴儿,很多的食品只有在过年才有得买,哪里像现在,想吃什么随时都能吃到,东西多了,嘴反倒吃叼了,连味道也觉得淡了!图片
1967年的时候,国务院提出了“春节不放假”的政策。图片
过年了,一家人穿上最漂亮的衣服,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,聚在影楼一起照一张合影。小时候过年的全家福里,总是透着一股喜庆劲儿。。图片
孩子们在弄堂里放着炮仗,那时候鞭炮的种类也变多了,孩子们玩得也更尽兴了!图片
年夜饭也从以前的素菜为主,变成了有鱼有肉的各样菜式。菜虽没有现在多,没有现在的花哨,但满嘴儿都是年味儿!图片
图为上世纪20年代,为迎接春节,北京街头买年货的人们。图片
图为上世纪40年代,南京夫子庙,逛庙会的人们。图片
图为上世纪40年代,春节期间踩高跷的人们。图片
图为上世纪40年代,过年时,长辈给孩子们发红包。图片
图为上世纪50年代,香港,春节时舞龙的孩子们。图片
“破旧立新迎春节”妇女学习班。图片
1984年春节前夕,居民在杭州市章家桥菜市场前排队买菜。图片
1986年2月7日,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郝建秀(中)和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罗干(右一),到北京崇文门菜市场慰问商业职工。图片
1985年春节前夕,湖南省益阳市大桥农贸市场蔬菜区一角。图片
1987年1月,春节前夕,北京农展馆举办农副产品展销会。图片
1985年北京地坛庙会上。图片
1980年,北京,农民踩高跷来迎接春节。图片
1985年春节,庙会上演员表演数来宝。图片
1985年春节,辽宁营口农民的节目表演图片
1984年,河南扬集的鞭炮市场,爆竹声中一岁除。图片
1983年,张海迪在山东聊城家中和父母姐妹包饺子过新年。pingpu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